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比起教孩子赢,应该先教孩子学会输

时间:2020-12-01   浏览量:1500    作者:

朋友五岁的儿子贝贝,喜欢和她下跳棋 。但每次下棋,贝贝只要不是自己贏,就会发脾气,或者耍赖让妈妈让他两个子。

对此,朋友感到喜忧参半。

一方面,她觉得现在竞争那么大,孩子有一颗追求赢的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她也生出些许担忧:小小年纪,孩子争强好胜的心就那么重,但人生路漫漫,谁会永远都是赢家呢?输不起,以后到了社会上,又有谁会让着他呢?

事实上,我认为贝贝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善于反思的妈妈——他的妈妈及早触及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

教孩子『学会输』。

今年5月初,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作文来不及写完跳楼身亡,生前留下两封“遗书”,用稚嫩的笔迹写着:

“妈妈,这是我的选择。”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

压垮他们心理的不是“作文写不完”、“无法按时毕业”,而是由此产生“我不行”“我是最差劲的”这种自我否定的声音。

究其根源,是对于失败的错误认知造成的。

每次在这些令人痛心的新闻底下,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怎么这么脆弱,动不动就走极端,都不敢教育了。

可是却很少有人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入了误区,是否缺孩子一堂“失败课”?

不得不承认,我们整个社会、学校、家庭,都充满了“成功学”,教孩子如何冲到第一名,如何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如何挤掉众多竞争者,获得好工作......

可是那些优秀的、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人生中,会经历很多次的“失败”。

然而我们却很少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如何面对那些感觉自己不行的时刻,如何在梦想破灭,自我否定的时候疗愈内心,重拾信心和希望。

当孩子做作业时总是出错,等待他的是父母“笨死了!”“你是猪吗?”的吼叫;

当孩子考砸了,比赛失利,感受到的是父母冰冷的眼神,是“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你对得起我们这么辛苦供你上学吗?”的否定、斥责、情感压力......

父母对待孩子犯错、失败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孩子对于失败的认知。

如果父母无法容忍孩子犯错、失败,鄙视失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变为孩子的观念,让孩子觉得:失败=自己不行=不值得被爱,进而影响自我价值感、存在感。

因此,想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父母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犯错和失败,允许孩子失败,并给他们传递这样的观念:“即便你犯错了、失败了,爸爸妈妈依然爱你,你依然是很棒的。”

在实际问题上,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不给孩子贴“笨”、“没用”等负面标签;

“即便这件事你没完成、没做好,也不代表你这个人不行、不好”,不把一件事的失败,扩大到对孩子整个人的否定;

最后,教孩子从失败中认识到问题所在、思考解决办法、收获经验。

这样,孩子才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形成成长型思维,积极地看待失败,更有勇气和信心去努力改变,从而获得进步和自我完善。

赋予孩子敢于试错、挑战的勇气,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情,不代表什么,我们只需要客观看待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演员陶虹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发现女儿不爱玩积木,无论她“诱惑”多少次,女儿都不感兴趣。

但奇怪的是,只要自己不在,女儿都会过去玩,一旦看到她来了,便马上跑开。

后来陶虹才知道,原来正是因为自己玩得太好了,孩子一对比,感觉很失败,所以才不敢玩。

于是她让徐峥(陶虹的丈夫)经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

用行动告诉孩子:“爸爸搭积木也会倒,大人也会犯错,所以你做不好是很正常的,没有关系。”

聪明的父母,就是这样,不会在孩子犯错、失败的时候表现得“如临大敌”,而是轻松、淡然地处理,鼓励孩子尝试;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是的,教孩子『学会输』,也意味着教孩子『学会面对赢』。

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不是夸“你真聪明”,而是说“妈妈看到了你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努力,你正式因为坚持所以取得了好成绩,妈妈为你而骄傲”。

让孩子明白造就成功的因素也很多,没必要沾沾自喜,更应该脚踏实地。

胜不骄,才会败不馁。

说到底,教孩子『学会输』,其实是想送给孩子的一份美好祝愿。

祝愿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拥有继续拥抱世界、拥抱人生的勇气;祝愿每一个孩子,永远都不会失去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