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聪明的家长,都不会强迫孩子分享

时间:2021-09-30   浏览量:1432    作者:

现在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又或者学校,我们一直都在提倡让孩子学会分享,把分享作为一种教育去让孩子学习并养成骨子里的特质。不过有一位妈妈却不这么认为。

阿灿和孩子带着玩具到公园玩,刚到那,就围上来56个孩子强迫分享阿灿儿子小虎的玩具。小虎不知所措,抱着自己的玩具看向阿灿,阿灿说:“你可以说不,这是你的东西,你有权分配。”小虎拒绝这些孩子以后,这些孩子立马跑到阿灿身边告状说小虎不愿分享,阿灿回答:“那是他的东西,他不需要和你们分享,如果他愿意的话自然会的,不愿意也很正常。”

听到阿灿这样的话,那些孩子的家长立马都不悦的看着阿灿,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阿灿只淡淡地说:“如果你们在这里喝水,一个陌生的成年人过来要求分他一口,你会分吗?那如果你拒绝了,这个成年人但凡有些礼貌他会因此生气吗?不会吧?”图片“所以,你们用这样的眼神看我的时候肯定觉得我和我儿子很没礼貌,那真正没礼貌的人是谁呢?是强迫别人和自己分享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不分就生气的人?还是不愿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陌生人的人?”

其实,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强迫孩子去分享他并不愿意分享的行为。我们都知道孩子也是有他的物权意识的,如果分享变成了一种强迫,那么和夺取又有什么区别?

先独占,再分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而言,自私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34岁是孩子最自私的年龄,普遍显现出“利己”倾向,孩子通常要到78岁之后才真正懂得分享。

这是由于,孩子2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这个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私”,并非大人世界里充满贬义的概念,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点。

“物权意识”的建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十分重要。

他会逐渐懂得什么是“我的”、“你的”、“他的”,在待人接物上更加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既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会尊重别人的界限。

只有当孩子真正拥有过一些属于他的,可以让他做主的东西,“物权”能够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才会建立起安全感,这是他日后学会主动分享的基础。

很多父母没有考虑到孩子在物权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认为孩子过度强调“这是我的”,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就是自私、小气,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而强迫孩子分享。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分享的本质在于自愿和愉快。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他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而是被剥夺的不快,被强迫地牺牲自我需求,孩子会对“分享”这一行为产生误解。

我非常认可亲子作家卢丹丹在书中所表达的一个观点:

“总是被家长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对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的权利,所以要努力地弥补自己。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让孩子自己做主。”

因此,在孩子2岁—6岁阶段,父母允许孩子自私,比教会孩子分享更加重要。

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不要仅仅因为面子或怕尴尬而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忽略他的感受。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勇敢一点告诉别人:“不好意思,他不同意。”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不强迫孩子分享,那要如何引导?

不强迫孩子分享,绝不意味着纵容孩子,而是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物权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当他能逐渐体会到分享带给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愉悦感时,就会真正学会分享。

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家长的示范作用

小气、斤斤计较的家长,很难养出懂得分享的孩子。想教会孩子分享,父母自己要先做好表率。

常常和家庭成员、邻居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书籍、好用的工具等,让孩子看到分享给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感,在耳濡目染中模仿家长的分享行为。

孩子做出类似分享的行为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

当看到孩子愿意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大人吃,或者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等分享行为时,及时表扬他:

“你懂得分享,做得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孩子,会不断强化这类分享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最后想指出,很多父母为了面子,强行让孩子分享他们喜爱的玩具,这不叫培养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相反,这种做法本质上不尊重孩子,无法让孩子学会分享真正的意义。

主动分享,反映出一个孩子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心情,也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或者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权衡,最终作出决定去解决在社交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父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指出他们行为的一些后果,以及对别人心情造成的影响,并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能够作出亲社会的选择。

这才是我们在培养孩子分享时希望他们获得的一些能力,而并不是表面上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算是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