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拒绝内卷,把人生掌控权还给孩子

时间:2021-10-08   浏览量:1480    作者:

大部分7080后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也不太好,娃全靠放养,但放养娃也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现在在国内外各领域挑起了大梁。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更好的7080后自己养娃时,就那么纠结、焦虑和失控呢?

美国畅销书《自我驱动的孩子》的两位作者威廉·斯蒂克鲁德和课外辅导机构的创始人内德·约翰逊认为,我们这一代空前焦虑的家长正在抚养迷茫和焦虑的新一代。

越来越多虎妈直升飞机家长和割草机家长正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出于为了孩子好)行使控制权,抚养出了没有计划性、缺乏目标和方向,缺乏自我控制、没有内驱力的年轻一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家长停止干预,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决策自由。

无论父母是为什么而焦虑,最后苦的,都是孩子。对他们来说,被动、高压的内卷,危害显然易见。

比如缺乏休息和睡眠,导致思维定势;

学习动机弱化,破坏自主感,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甚至有研究发现,每五个高中生里,就有一个动过自杀念头,其中:

8.3%有明确的自杀计划;

3%真正实施了自杀。

3%的概率,看似很小,但落在一个家庭上,就是一座山。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强度的学业压力。

中国父母确实很辛苦,为了孩子承担着各方面的压力。事实是,社会大环境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卸掉一些额外的、衍生的压力。

第一个可以调整的,是心理控制源。

简单来说,就是对孩子学习好坏的正确归因:他学的好或不好,到底是因为什么?

很多父母习惯把控制源放在自己身上,坚信孩子学习好不好,父母说了算。

所以,子女行为的失控,就成了最让父母焦虑的心理控制源之一。

也就是说,家长要对孩子拥有绝对控制权。

一旦有失控的苗头,就必须马上回归正轨

所以,写作业时磨蹭要管,学习中间走神也要管。

无疑,高压政策,是最快可以缓解焦虑、夺回控制感的方式。

可扪心自问,哪个家长想成为被孩子讨厌的控制狂,一学习就鸡飞狗跳呢?

这时,我们有两个更好的选择。

一是治标。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区分想法和现实。

比如绝对化的要求,我花了那么多钱,他不考好不行。

再比如极端的判断,这次数学只考了80分,这样下去肯定完蛋。

把这些想法写下来,然后站在对方辩手席上,一一反驳。

二是治本。逐渐交出控制权,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感,去发展内部动机。

什么是内部动机?

简单来说就是我喜欢、我想要,而不是我被要求、我必须

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完全放手不管,相反,它给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带评判地去聆听孩子真实的想法。

允许孩子去学他真正喜欢的东西。

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努力自我说服、继续坚持下去。

其次,要及时真诚的表扬。

行为主义认为,每一次表扬都是一种正强化。

所以,不必等到考一百分了再去表扬孩子。平时哪怕只发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改变,也值得庆祝。

当然,光说好话也不行,就事论事的惩罚同样不可或缺。

这里要把握的在于:

绝对不要上升到人格、能力的层面,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诸如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生块叉烧好过生你”……

全盘的否定和打击,对成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何况孩子。

第三,父母要有脚手架思维

在孩子无法靠自己实现目标的时候,去托住他。

善做脚手架的父母,会让孩子既有掌控感,同时又能自我发掘。

而与之相对的,是事无巨细的安排,以及万事不管的漠视。

前者,会养出迷茫又难以自立的巨婴;

后者,又让孩子误入歧途。

最后,父母要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家长,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把孩子当种子,相信更多的可能性。

这会随之产生期望效应,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成长。

试着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吧,让他们在广阔世界里自由探索;同时,也给自己松松绑,多一些独立空间,让自己好好放个假。

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比在内卷中,带着孩子玩命追随其他人的步伐,这可能更加事半功倍的选择。

讲真,我们要认识到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牛娃。当孩子们能够刻划出一个与自我价值相符的未来,不再是做那些必须符合父母、老师期待的事,他们就更有精力去完成任何事。

我们不应用恐惧激励孩子,而是要帮助他们进步(不是当第一名)去拥抱自己所爱。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不要让一条鱼去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