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为什么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

时间:2022-03-27   浏览量:1123    作者:

在很多父母眼里,哭是孩子胆小、软弱的表现,甚至还有可能是孩子的要挟。

然而,哭只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孩子认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需要一个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和体验。如果一直压抑这种情绪的释放,实际上是给孩子安装了一个定时炸弹。

所以,当孩子哭时,我们不妨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想哭就哭吧。等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

家长不喜欢孩子哭,本质上还是源于这样一个错误认知: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亲戚朋友面前,更是觉得尴尬、丢脸。

其实,哭只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就像我们开心了会哈哈大笑一样,并无好坏之分。

不但如此,哭反而有其正面意义。难过了、生气了、愿望得不到满足,哭一哭,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情绪得以流动,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并有利于性格发展。

如果在孩子哭的时候制止、否定,那么他们的情绪和负能量就会囤积在心底,久而久之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父母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还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接纳,内心缺乏安全感,以后遇到事情都不敢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习惯压抑自己。

孩子常常在父母面前哭,也是因为足够信任和依恋父母。只有在亲密的人面前,我们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因此,孩子哭的时候,不仅是良好的情绪教育时机,也是一个增进亲子依恋关系的好机会,家长应当重视起来,做好下面这两件事——

1)接纳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许多家长反映,当孩子哭的时候,跟他讲道理、好说歹说都没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哭得更厉害。

有位家长分享自己的心得说:

之前女儿哭的时候我总是大声斥责,后来我学会了慢慢等待,让她哭完、发泄完再沟通,效果好太多了。

的确如此,孩子哭的时候,情绪占了上风,是很难听进任何话的。

只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哭一会,表示理解,孩子才会更快地平静下来。

家长可以安静地待在旁边,等孩子略微平复心情后,帮助他认识情绪:

我知道,冰激凌掉地上了,你很难过。

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安慰:

如果你想哭一会儿的话,妈妈在这里陪你,需要我抱抱吗?

必要时,等孩子哭过后,再教他怎么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他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经历这些不太舒服的时刻,感受挫折,认识情绪,学习如何调节情绪,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买一个新的冰激凌,堵住他的哭声,更有益于他的成长。

在不能满足孩子的事情上,接纳他的情绪,也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事实,坚持规则。

得到理解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看见了,从内心里更尊敬和信任父母,并愿意配合父母。

减少粗暴的批评和冷冰冰的大道理,看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孩子的心会和父母靠得更近,感受到一种无条件的爱。

2)看到孩子哭泣背后的需求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不光是看到孩子哭,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哭背后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更好地养育孩子。

这里有一个例子:

一个4岁的孩子非常黏妈妈,每次看不到妈妈就要大哭一场,比如早上醒来没看到妈妈时;早上妈妈出门上班时;妈妈陪着玩耍时暂时离开一会儿,孩子发现了,也要哭。

这位妈妈为此很烦恼,有一次,她耐着性子问孩子:为什么一小会儿看不到妈妈你就要哭啊?是不是怕妈妈再也不回来了?

孩子噙着眼泪点点头。

她忽然想起很多次早上上班,为了怕孩子哭,她总是悄悄溜走,听孩子奶奶说,孩子发现她走了之后,哭得特别伤心。

通过翻阅一些教育类书籍,她这才得知,这种不打招呼突然走掉的行为,对尚且年幼的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很大,尤其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正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会表现得很黏人,总是很害怕妈妈又像之前一样,忽然消失,长时间都看不到。

了解原因后,她每次上班前都会跟孩子好好讲,会离开多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平时也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慢慢的,孩子爱哭、黏人的情况改善了很多。

因此,等孩子哭过后,家长最好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

诚然,做到以上这些,对家长的耐心和情绪管理都是一种考验,但还是希望家长能够给孩子多一分温柔,让他们带着爱和纯真好好长大。

无论何时,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都应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其实,没有不乖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多的行为偏差,只有没被倾听的需求,只有没被回应的呼唤。

当你放下对孩子的"权威""修正",当你不再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问题",当你不再站在完美主义的制高点去要求和说教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是,一份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和一个更可爱的孩子。

更何况,教育的归宿本来就不是为了培养顺从和乖巧,孩子下一次哭的时候,请抱他更紧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