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内疚式育儿,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时间:2022-05-03   浏览量:1128    作者:

浙江卫视播出了一档关于育儿的综艺《不要小看我》,在播出的第一期中,有一幕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在综艺中,一位妈妈讲述在辅导四岁的女儿小桃做作业时崩溃,无奈之下就狠狠抽了自己一巴掌。

你没看错,抽的不是孩子,是妈妈自己。

此举一出,火速引起了一个新的教育话题——内疚式教育。

节目嘉宾李诚儒认为这位妈妈采取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专家观察员边玉芳教授也表示不赞成这位妈妈的做法,认为内疚式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似乎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所谓“内疚式”的教育方式,比如:

我这么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你。你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妈早就离婚了。……

作为孩子,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自然也会思考,我是不是又在浪费钱?我是不是成为了父母生活的绊脚石?

这种内疚式教育,会让孩子严重怀疑自己的决策,从而变得内心充满压力。

而这些话语里养育出来的,不一定是个懂事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个用负罪感吊起来的提线木偶。

人的自卑和不安,很多都是源于内心挥之不去的“内疚感”。

不信你问问自己,有没有经常担心给别人添麻烦?

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吃亏一点也没事儿?

又或者,很害怕让别人对自己有所期待,更害怕把事情搞砸,让别人失望?

这些都是你的“内疚感”在作祟。

电视剧《小舍得》里的米桃,就是这样一个被“内疚感”笼罩着长大的孩子。

在留守家庭长大,她从小就必须特别懂事。看到父母为了培训费发愁,她就说不上了,然后每天晚上自己加倍用功,赶上成绩;看到喜欢的裙子不敢吱声,因为心疼爸妈,怕给他们增加经济压力。

但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还有内疚。平时,父母最常教育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你花了多少钱,你得争气。”

渐渐地,米桃就将父母的压力内化成了自己的责任,背负许多不属于自己年龄的责任,不敢发脾气、不敢任性、心里有委屈也不敢说。

值得注意的是,“内疚感”带来的不仅是长期的压抑和内耗,而且如果一个人被内疚情绪淹没,就会慢慢发展成罪恶感,从而全盘否定自己这个人,认定外在一切不如意都是自己造成的。

这等于把所有攻击转向了自身,恨不能把自己杀掉才能弥补,内疚无法消散,接下来就是很深的抑郁。

所以,剧中的米桃,在长期的压抑下,患上了抑郁症,最终不得不退学休养。

可怕的是,米桃只是无数孩子的一个缩影。

下面这2种父母,都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埋下内疚的根源。

a. 期待型

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所期望的那种人。

学钢琴,不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因为父母觉得钢琴家优雅,有面子。考证书,是因为父母觉得有用处。而一旦孩子成绩退步,不问原因,只会来指责孩子不省心,不听话。

b. 牺牲型

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坏情绪,还经常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

“我们天天累死累活的,不还是为你好吗!”

“要不是因为你,你爸你妈早快活去了,哪还用操这个心!”

如果你有这两种父母,劝你不必和父母太交心。

虽然,父母们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这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一旦过度,就会演变成家庭里的情感绑架,变成操纵。

要是你正在被内疚感困扰,希望你明白,过去经历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长大后的你,是完全有能力给自己滋养和底气的。

因为你不属于任何人,不用为他人负责、内疚,哪怕是你的父母。

你只属于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榜样,喜欢模仿自己喜欢并崇拜的人。孩子也一样,而家庭成员是最开始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人,他们会模仿父母以及周围其他关系亲密的人,而父母需要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父母用内疚感教育出的孩子,或许如你们所愿,孩子听从安排,但他们并非从心底认可,顺从,只是因为长久的习惯将孩子与父母的意愿绑定在一起而已。

让孩子怀着内疚感去感恩,去达成自己的意愿是非常愚蠢的事情,毕竟我亲眼见过朋友是如何被那份“愧疚感”所折磨,希望她能够在以后的日子中获得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