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可能都做错了!

时间:2020-07-30   浏览量:1529    作者: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学习生活能够自觉主动,经常会用各种奖励刺激孩子,效果却不一定好。

物质奖励是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时间一长,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心理学家德西曾在1971年做过一项实验。

他把被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做一些趣味试题。

第一阶段,没有任何奖励,两组人完全凭兴趣答题。

第二阶段,给第一组成员奖励,答对一道题,奖励一美元;但第二组依然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他宣布“休息时间到了”。

结果,在休息时间里,第一组成员大多数停下了答题,而第二组成员却依然有很多人在尝试解题。

透过“德西效应”,我们不难发现:

有时外部激励不但无法起到强化作用,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削弱人们对事物所持有的好奇与兴趣。将它套用在孩子的学习与玩耍当中,同样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践行了“德西效应”。

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都有一种天然的乐趣。

他们本来在为自己而学,结果你去管教他们,对他们进行奖励或惩罚,破坏了他们享受人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产生了“我是在为父母而玩、为父母而学、为父母而活着”的压迫心理。

这里我想先说,奖励也不是说完全不行。其关键主要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适量的奖惩。

如果你面对的孩子,是一个畏缩不前的孩子。

那么适当的奖励,的确能够给他带来积极的引导,帮他走出这种状态。此时,奖励对他而言,是一股助推的外力,而不是他主要的动力。只有这时,奖励才能达成一种正向、积极的效果。

而为什么其他大多数的奖励,经常失效?

因为很多家长容易在奖惩的过程中,犯这2个错误:

1、情绪完全被孩子的成绩带跑

2、把孩子的成绩与物质奖惩挂钩

每个父母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爱孩子,但是,当我们爱孩子爱到只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荣耀与光环时,他们本身的荣耀与光环反而会在我们的企盼中流失。

中国人很在意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会想方设法地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刷存在”,常常借助外力去诱导孩子,试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实却并不可取。

很多中国孩子,都觉得自己之所以坚持学习,是因为要为父母而学。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找不到学习的热情。这时候,他们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显然已经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家长对他们施加的学习压力,侵占了他们本应自发性产生的学习动力。

就好比,如果你一直被别人推着、敦促着去一做一件事,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丧失去做这件事的自觉性。

所以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生通过了高考之后,就对学习提不起劲了。

那该怎么缓解这个问题呢?答案是:让孩子为自己而活。

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往往能够拥有两种基本的感觉:一种是自主感,一种是控制感。

自主感,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人生我说的算。

控制感,就是我人生中各种重大命题,都基本处于一个我可以掌控的状态当中。即便偶尔会遇到各种无常、各种失控,也仍处于一个自己可控的范畴内。

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感觉,孩子才能完全地拥有自我,拥有一种充实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而家长对孩子所进行的奖惩、施压,其实就是一种带有侵略性的外部动机。

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感和控制感。

正因如此,所以我们要克制自己、要舍得放手,不要对孩子处处制肘,不要破坏他们的内部动机,要让他们为自己而活。

为了让孩子真正地“为自己而活(学习或玩耍)”,身为家长,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3点:

1、不要对孩子步步紧逼,不要总围着孩子打转,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要多为自己培养兴趣爱好,分散自己对孩子的注意力与控制力。

2、多问孩子要什么,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而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3、要帮孩子逐步树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心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安身立命的重要性。

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向内探索,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让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说到底,奖励只是一种手段,用来对孩子因势利导,激发孩子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和用心,欣赏和鼓励,启发和引导,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树立对学习内在的兴趣和信心,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