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婚姻技巧 »

青年作家蒋方舟亲口讲述:我是如何治愈“讨好型人格”的?

时间:2019-11-04   浏览量:2067    作者:原创

七岁成名的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在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上自爆是讨好型人格,并且曾经有一年没有工作,一个人在东京待了一年,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理,才慢慢治好了这个问题。

7岁开始写作,9岁就出版了第一本书,18岁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大学毕业即成为《新周刊》副主编,从儿童作家到美少女作家,在她被媒体关注的20年里,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曾经被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才华横溢又天资聪颖的女孩子,居然自爆自己从小就是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在我们的眼中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如果你仔细地去了解她,会发现她经常用一个词“谄媚”来形容自己。她时常说“太希望别人喜欢我了。”

年少出名的她,或许是接受了太多赞美,也背负了太多期待,“别的小孩可能九岁就叛逆,我九岁写东西出名,被别人喜欢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这个阶段就特别的长,说难听点就是圈粉。”蒋方舟说。

有一次,蒋方舟的一个朋友问她,你有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真实关系,就是可以和这个人起冲突,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我很生气,可以和他争吵,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他。

蒋方舟说她想了大半天,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敢在任何人面前暴露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在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在通电话过程中责骂她,然后她一直道歉,道歉了2个小时,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后便一直打一直打。

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她不敢跟对方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这样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她再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觉得很恐怖,因为即使在如此亲密的两性关系中,她好像都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

蒋方舟说,因为自小身边的人都比自己年长,也比自己厉害,所以她总害怕在这些前辈的面前出错,总是习惯性的去迎合对方。

长此以往,她觉得自己特别没有原则,每做一件事前,总在想符不符合其他人的期待,甚至遇到特别讨厌的一个人,也想让对方喜欢自己。

自那以后,蒋方舟整个的人生观都崩塌了,她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过去二十多年的自己生活是否是正确的。为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2016年一整年她去了东京,那一年没有工作,在异国他乡没有任何认识的人,也不存在任何社交和人际关系。

那一年里,她尽情做自己,每天看书写作,也没有使用任何社交媒体。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城市,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这一年无形中治愈了她的“讨好型人格”,主要因为有这样一个远距离的机会,让她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2017年她回到北京以后,在和一位长辈见面聊天的时候,对方倚老卖老说一些难听的话批评她,蒋方舟说她当场翻脸骂了那个人,然后摔门而去。那是她长到28岁第一次骂人,她开心的给好朋友们打电话说,我终于学会骂人了。

在蒋方舟的分享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其实,讨好型人格还是挺普遍的,它正在一点一点侵蚀着许多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我有个好朋友小闵,认识十几年,我从来没见她生过气。对于别人无论多过分的要求,她哪怕心里抗拒,也会硬着头皮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习惯性的去迎合别人,从来不会表达不同的意见,因为她害怕冲突,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小闵说,其实她自己也有愤怒感,只是不会或者不敢表达。对于别人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不懂得拒绝别人,常常搞的她自己很狼狈,但也感觉无能为力。

为什么你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一方面,像蒋方舟说的那样,社交网络改变了我们,我们每发一个状态,总是期待着别人的点赞,别人的评认可,别人的赞美。当这种期许被无限放大以后,我们就很难做真实的自己,总在带着一个面具生活,就好像,不用美颜就不会拍照一样。

另一方面,讨好型人格一般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感比较低。就像高晓松老师说的那样,当他自己有这样一张大脸,才会去讨好别人,如果他长成赵又廷那样,才不管周围人看法,你爱谁谁。虽然是玩笑,但是也说明,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活出真自己。

我发现“讨好型人格”的人是没有需求的人,从不对身边的人提出期望和要求,他们努力察觉别人的需求,并无条件去满足对方。

曾经的蒋方舟也好,如今的小闵也好,都拥有“讨好型人格”,更确切地说,她们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其内在动机在于:我必须做得足够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努力迎合,才能收获别人对我的爱和关注。

被人喜欢的那个自己会覆盖真实的自己,我特别认同这句话。

你总在思考如何讨人欢心,想着让所有人喜欢,就会逐渐忘记自己的需求和存在,这是可怕的。

蒋方舟用在东京那一年治愈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战胜讨好型人格呢?

首先,必须给自己充沛的时间,循序渐进地消化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把自己从复杂的社交关系隔离出来,哪怕只是切断网络2-3小时。能为自己多争取一些自我放逐的时间,就不要去纠结那些让你坐立不安的琐事。

其次,承认自己是在“讨好”,认识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

你首先要为自己而活,了解自己的需求,有什么想法就表达出来,想要什么就去争取。

多去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把注意力集中在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上。要记住,讨好别人,只能获得一时的爱和关注,讨好自己,才能孕育出无穷尽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永远不要为了别人的喜欢而隐藏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你才是最好的。

第三,意识到盲目追求别人对你的爱和关注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没有人会无条件对你好,如果你过度牺牲自己来换取廉价的爱,这种关系不会长久,也不会稳定。不要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只要相安无事,人际关系早已成功一半,何必执着于彼此要付出爱和关心呢?

最后,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你不应该为了讨好别人而活,你应该为了你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付出努力,在这些地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也许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你呈现的手法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那又怎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才能创造出无法复制的价值。

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分享的一句话也特别有意思:

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交网络环境,其实是放大了我们被人评价的范围,你每天在朋友圈发的内容,期待着别人给你点赞,期待着别人给你打call,期待着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被人喜欢这个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但是被人喜欢,它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你会发现,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