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婚姻技巧 »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时间:2019-11-04   浏览量:1820    作者:原创

今天是清明节,但在这南国的城市里,并没有纷纷细雨。记忆中家乡的清明永远是柳绿花红,淡雨青烟的,有暮霭朦胧的哀愁。而不是如现在这样的阳光灿烂还略带点焦躁的气息,毕竟这是离家那么远的异乡。

可是我还是能在这里遥远的祭念,默默的祈福。

清明,这两个字在我的心中有独特的韵味和气质。这是唯一一个在记忆中有着淡淡哀伤的节日,没有那么多的吵闹喧哗欢声笑语,让这个节日反倒显现出不同于其他节日的独特味道。

记得年幼时,为了清明祭祀,家家户户都会事先预备好香烛炮纸,还要去买很多鲜艳纸扎的鲜花或者是绢花,也有人家会买一些纸折的金元宝,冥屋的,提前几天就要开始张罗预备的。

待到清明那天,嫁出去的女儿都会回娘家,一家人齐齐聚在一起,准备祭祀。一大家子的人提着事先预备好的祭祀用品,一起赶往后山的墓地,开始郑重而又庄严的祭典。

直到现在还会想起每年的祭祀的日子里,后山上那棵苍翠屹立的松树,树下紧紧靠在在一起的肃穆而又感恩的家人;坟顶上有我们插上的五颜六色的花迎风招摇;冲天响的鞭炮火红的外壳半空炸裂,似乎要给远天际的人捎去我们的祈祷和惦念。

祭祀回来,一家人围桌而坐,满桌佳肴,在推杯换盏的酒席上感念祖宗的恩德,希冀来年的富足。那些画面在我的印象中永远是那么温情感人而值得一辈子珍藏。而那时,总会遇到远在城里的三爷爷返乡扫墓。二三十年来三爷爷都在城里,都没有回乡下过年,唯独每年清明,不远千里,他总会返乡,虽已步履蹒跚。

记得我曾经问他,您年纪大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坚持回来扫墓呢?他站在他父亲的坟前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中午午睡的时候,做了一个悠长的梦。在梦里见到了两年前去世的外公,其实这是他去世以后,我第一次梦见他,也许是清明的缘故。

在梦里,他一个人孤单的坐在房间里看电视。我放假回老家去看他,看到我之后他特别惊喜又诧异,问我说,你怎么突然回来啦?!于是对着我问东问西,让我晚上一定要留下来吃饭。一听我等一会儿就要赶回去,他很失望又很难过,张罗着马上要去给我弄点吃的.......

梦境里的一切都太真实了,真实到醒来之后,让人感到沮丧又懊恼,不禁让人想在梦里多停留一会儿。

这些年我时常会梦到那些已经过世的亲人,譬如奶奶、譬如姑妈、譬如外公。仿佛他们从来就没有远离。有人说,如果你把一个人牢牢记在心理,那死亡就永远不是别离。

《寻梦环游记》里面有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电影里说,如果在世间,还有人对你有最后一丝牵挂,那么你就不会真正的死亡。

想起来,我们的清明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很是相似。在墨西哥亡灵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祭拜家族的先人——他们用花瓣铺路指引,逝去的人会通过花瓣桥的连接,与家人团聚。

亡灵节,是很重要的一天,因为逝去的人有机会回到人间,去看看自己的亲人孩子,去看看他们还深爱着的人。但要走过花瓣桥,有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你还存在于人间某些人的记忆中。

对于死去的人,死亡已不是最恐怖的事,他们不害怕死亡,只害怕被自己深爱着的人忘记。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地死去了。

电影里,有一个鬼魂,在被世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遗忘过后,化作了尘埃消逝在亡灵世界。

哪怕肉身消亡,但我在你心中还有个位置;而被人忘记,就意味着,我已经不再存活于任何人心中。不能存活于任何人的记忆中,即使在亡灵世界,也将没有自己的位子。

也许,我们害怕的,不仅是肉身的消亡,我们更害怕的,是我们之间的爱,随着记忆的消失而终极的逝去。

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和忌讳触及死亡这个话题。我也一直无法想象,如果父母哪一天离我而去,那我到底该怎么办。直到现在,哪怕只是想想一下这个画面,我都感觉无法承受。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谈论死亡时感到伤痛与寒意,其实更多的,是源于不确定我们想要的爱还在不在,我们害怕死亡会带走一切。

有一位心理专家曾经说,作为父母,当孩子和你谈及生与死的话题时,你的态度比你谈话的内容更重要。如果自己本身都很忌讳,很恐惧去谈及这个话题,那么无论你怎么样去回应或引导孩子,孩子都会容易感受到成年人传递过来的焦虑与恐惧。

而成年人从容坦然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得到抱持,多次反复之后,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学会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不是爱的分离。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完结,生命的最后一步。

死亡,必然会带来分离,必然带来丧失,带来悲伤。我们不但要告知孩子这些,还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的丧失,面对分离的悲伤。我们害怕离别,是因为我们害怕,爱会因离别而消逝。但如果我们永远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有人记得你,你心里也仍有牵挂,这便是活着的莫大幸福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