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婚姻技巧 »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时间:2019-11-04   浏览量:1840    作者:原创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印在小说《无声告白》封面的一句话。

这两天集中精力看完了这本书,看到最后一页,重重叹一口气,书中的这个悲剧,让人沉重的透不过气来。

小说围绕莉迪亚的意外死亡展开,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自小成绩优秀,父母兄长疼爱,是什么让她选择在别惹酣睡的深夜走向了湖面,最终落水而亡?

随着故事的展开,最终的谜团都回到了莉迪亚所处的看起来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家庭。

小说的背景是七十年代,到处还充斥着种族歧视的美国。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哈佛华裔学生,家境贫寒。他自幼学习努力,靠着天赋一路考到了哈佛,毕业后成为了最年轻的历史系的教授,却因为肤色问题没能留在哈佛执教,去了一所地方的大学任职终身教授。

莉迪亚的母亲玛丽林,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白人女孩。她的妈妈是学校的家政老师,想让她大学毕业谋个好职业,并且嫁一个哈佛毕业生。玛丽林自小理科成绩优秀,热爱医学,与身边的女孩子们格格不入,但她也不屑于那些只会做糕点和家务的女孩们为伍。

这两个人因为类似的成长环境,跨过人种差异,成为夫妻。她爱他,爱他身上的那种坚韧以及平静。那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他娶她,更多是因为,他太想融入白种人的社会,在那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他享受被一个白种人女孩爱慕的感觉。

你越是想依靠感情和婚姻去拯救什么的时候,你却越是得不到。

因为怀孕,玛丽林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也没有成为她想成为的医生。从此,她成了华裔教授詹姆斯李的太太。她的生活从此只有丈夫、厨房和孩子。

一个原本想依靠妻子来进入主流社会的丈夫,却发现妻子比她更宅更不合群更没有朋友。而一个被母亲指望嫁个好人家出人头地的学霸女,却嫁了一个华人先生,从此断绝母女来往,再也没有梦想这回事。

 

在做家庭主妇的前八年的岁月里,玛丽林硬生生的压下了心中那个成为医生的梦想。可是当八年后的一天她接到医院发来的母亲亡故的消息,她一个人回了老家,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感慨于母亲这卑微潦倒的医生,她突然发誓,自己绝不能像母亲那样过一辈子。

葬礼后没多久,玛丽林从家里消失了。她不告而别,去临近的小镇复习备考,打算继续她的医生梦。可是最后这个梦想,随着第三胎的到来破碎了,她沮丧的跟着丈夫回到了家里。

在玛丽林失踪的这两个月里,她的大儿子内斯和女儿莉迪亚度过了一段无助,绝望又恐惧的日子。莉迪亚从母亲失踪那天起,就在心里默默祈祷,只要妈妈回来,我以后什么都会听她的,再也不会惹她生气。所以当她看到母亲重新回到家里的那一天,才五岁的莉迪亚以为是自己的祷告起了作用。

也是在那一天,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玛丽林灵光乍现,她觉得自己这一生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莉迪亚还是有可能进入哈佛,成为最优秀的女医生,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的。同时,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也以为,最像妻子的大女儿,一定能成为学校里的社交明星,成为他的骄傲。

可怜的莉迪亚,一开始是害怕妈妈再度消失,为了让妈妈开心,所以她非常乖巧的迎合妈妈所有的建议,听她的话,不断努力的去满足她,做一切能让妈妈高兴的事情,却最终迷失了自己,噩梦也就此开始。

玛丽林内心对女儿的期望无限胀大,她不停的建议莉迪亚学这个学那个,哪怕那些并不是莉迪亚喜欢和擅长的,但是她却不得不假装喜欢并接受。

除了学习,还有来自于爸爸詹姆斯对她在人际社交方面的期待。从小被孤立的父亲,很希望女儿成为受欢迎的人。他逼得莉迪亚不得不每天对着并未播出的电话,对着空气中的一个个”好朋友“演戏聊天。

看着莉迪亚一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渐渐长大,莉迪亚的父母觉得人生充满了丰盈的希望。整个家庭,十多年来就维持在这样一种虚假的和平之下,这种虚假的和平,全靠莉迪亚的成绩单来支撑。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十几年,竟然全然不知道,他们塑造的一个家庭,像牢笼,紧紧捆住孩子,用要求来表达爱,用失望来施加压力,只在子女拿到优异成绩单的时候才有一丝笑容。

而承载着父母最重的爱,最高的期待的莉迪亚,每天都倍感窒息。她唯一的知心好友只有自己的哥哥内斯,可是内斯很快就要离家去上大学了。这成了压死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不知道内斯走了之后,剩下一个人该如何独自面对父母,最后走向了死亡。

 

这是一份深沉的爱意,也是基于社会现实中选择的一种急切的期待。然而,正是这一份爱和期待,剥夺了蝴蝶自由呼吸的空间,也封闭了自己可选择的勇气。

很多孩子像莉迪亚一样,已经习惯了在被要求中长大,习惯了用爱来索取交换,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梦想没有灵魂。却忘记了,每个人生来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习惯,有的人不可能习惯,有的人只能以死作为逃避。

可当孩子们已经在脑子里百转千回之后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父母和家中人竟然毫无察觉。

而伍绮诗在这部小说里,一边一层层解开剖析了少女心中的那种百转千回,一边淡淡写出了父母的那种后知后觉。这种巨大反差下,你清晰的看到,那种悲凉、渴望、爱而不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如何被父母被自己给逼死的。

她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她只是想逃离。她想变坏,可是没有成功。她想学开车,可是连第一场笔试都没有过关。她想破处,可那个男人爱的竟然是她的哥哥。最后,她想到了那片湖水,她想在水中找到那种自由和安宁,结果葬身。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吗。与其说悲伤,不如说是洞见。因为这种洞见,你体会到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悲伤,而是切肤切齿的寒冷。

莉迪亚自杀的前一天,和杰克吵架的时候,杰克问她:至少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呢,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莉迪亚无言以对,杰克抓住了她的痛处,一直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她早就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

很多人就像莉迪亚一样,在成长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走了太久,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无声告白》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原因便在于它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不能做自己,一生围绕着他人的需求而奔忙,是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常态。当我们习惯了戴面具,习惯了、学会了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已经迷失了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过了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惜莉迪亚明白的太晚了。

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更需要明白的是,别让你的爱成为捆绑住孩子飞翔的翅膀的绳索,要让爱成为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的助力。

愿你我都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同时也别成为操控自己下一代人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