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聪明的父母,不会当众让孩子出丑

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456    作者:

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婆婆是个很严厉的妇人。

因为开饭晚了,朋友的孩子没忍住在大家都没动筷的时候先吃了主菜。

虽说有点破坏菜样或者礼仪,但是毕竟是小孩子,淘气一点,也算不上什么大错。

谁知婆婆厉声呵斥住孩子,让孩子在墙角罚站,若不是我们在场稍有顾虑,可能还要上戒尺。

我们连忙上去拦,却都被说了回来,只得看着不大点儿的孩子眼泪汪汪地站墙根,低着头挨罚。

换位思考,我们大人被当面说一句都觉得丢脸,小孩子也懂得脸面,这样当众被骂难免太伤害人。

后来,小孩全程在饭桌上也不敢抬头,吃饭也要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

当着众人批评孩子,并不能显得家长多么有威仪,对孩子而言,除去教训,更多的可能还是害怕和恐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会孩子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了教育里爱的本位。

没有体谅和感受,一味地批评和胁迫,只能养出要么有些懦弱的孩子,要么是叛逆极强的孩子。

很多父母采用棍棒教育,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不打不长记性”。

可孩子犯错,真的是靠“打”就能解决的么?

“打”不过是父母利用自身的权威在逼迫着孩子承认错误。

就像孩子不想写作业,打一顿,孩子就乖乖写了,家长看到此法如此有成效,还在感叹着自己用对了方式。

可孩子内心里真的接纳了写作业这件事么?真的能够明白写作业对学习的好处么?真的会认认真真地将作业写完么?

不会。

大多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只是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却不会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内心不能真正接纳一件事,又怎能真正全力以赴去做呢?

要知道,比起棍棒教育的逼迫与直接,羞辱式教育才更伤害孩子!

如今,很多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好,可有的时候又忍不住,为此一些家长便换了一种方式:羞辱式教育。

所谓的羞辱式教育,就是当众教育孩子,让他觉得羞愧,以此来让孩子印象深刻,不再犯相同错误。

天津一所小学的校门口,有一位妈妈因为女儿将墨水弄到衣服上,当众严厉批评了女儿,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

事后,她对于自己毫不顾忌地在众人面前训斥女儿一事表示,

“我已经很仁慈了,这是第三次犯错了,要是我回家再说,就起不了这种警示作用了,”

当众批评的确会让孩子对错误印象深刻,可同时,那种丢脸的感觉也会伴随孩子很久。

家长一旦经常对孩子进行羞辱式教育,或者力度把控不好,对孩子来说伤害是无法想象的。

当众教育孩子,看似是教育,实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痛苦。

要知道,真正明智的父母,从来不会让孩子当众丢脸。

北大心理学教授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宝典》中说,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批评,而是错误的批评方法。

如果方法正确,孩子不仅不会受挫,反而因此得到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为此,教育孩子时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孩子犯错,惩罚不是目的,改正才是。

此前,一位重庆妈妈教育犯错儿子的方式,被众多网友拍手叫好!

她的儿子航航玩手机游戏时,为了买装备偷偷从奶奶的微信上面转了2000元。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脾气急躁的家长早就动手了,但是这位妈妈没有。

打一顿,孩子也不知道赚钱的不容易,所以航航妈妈便让儿子自己干活,将花的2000块钱给挣出来。

所以此后的假期,航航每天都会去收废纸板、泡沫塑料等,将其打包后卖钱。

就这样,航航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体会了赚钱的不易,变得越来越懂事。

平时学习之余他也会主动收集一些废品,想努力将奶奶的钱早一点还上。

·尼尔森说:“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打骂出来的孩子,未必口服;

羞辱出来的孩子,未必心服。

真正优秀的教育,不是逼迫孩子成长,而是让他明白成长的真正意义,主动去做一个优秀的人

《双向养育》里说过:“如果你的工具只有锤子,所有问题在你眼里都是一颗钉子。”

父母与孩子从来都是双向影响。

孩子犯错,父母的反应,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

只会打骂的父母,永远无法与孩子同频。

只有真正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孩子才有方向和能力朝着对的路走。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与其将孩子置于对立面,不如成为队友,一起解决改正那些错误。

为此,教育孩子,千万一定不要冲动。

多几次深呼吸,冷静下来,进行换位思考过后,再教育也不迟。

为人父母,我们是最有责任与义务,去守护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一颗敏感脆弱心灵的。

所以,请不要将孩子的自尊心置若罔闻,或者随意践踏。

请尊重孩子,尊重每一颗渴望健康成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