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父母过度的物质奖励,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时间:2020-06-04   浏览量:1544    作者:

前几天,朋友跟我讲了一件让他头疼的事。

朋友为了鼓励4岁的孩子参与做家务,制定了洗一次碗发1块钱的奖励办法。

没想到尝到甜头的孩子变成了「财迷」,如果做事情有奖励,就积极表现;如果不给奖励或奖励太少,就兴趣缺缺、随便应付了事。

朋友哭笑不得:「都是发奖金惯出来的坏毛病!」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奖励什么东西,结果孩子过度关注“奖励”,反而忽略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这就是过度奖励带来的最明显的后果,孩子错误地把责任当成交换奖励的筹码,如果没有好处,甚至不愿意配合。

奖励多了,孩子很难自觉主动去做事情,甚至是那些本自己可以做的事,跟你讨价还价:

“妈妈你要是不给奖励,我就不吃饭了”;

“你不给我钱,我就不扫地了。”

“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写作业。”

孩子尝到了奖励的“甜头”,一开始会很积极,可是次数多了,做事就变得非常被动。

过度奖励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不止如此。

国外有位心理学博士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对一组的孩子说:“画得好就给奖励”。

对另外一组孩子不做任何处理,而是说:“让我看看你们的画”。

结果发现:期望有奖励的孩子对绘画游戏的兴趣,远低于没有期望奖励的孩子。

当父母把奖励作为前提,往往会让孩子对本来有兴趣的事变得没兴趣了。

过度奖励也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小朋友学着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房间,这些行为本身能给带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加上适时地给予鼓励,孩子会更有信心做好这些事。

奖励反而吸引了他们的全部注意力,让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这些小事情上的进步。

奖励这个方法是好是坏,有用还是没用,都是根据每个孩子具体情况而定的。

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物极必反,频繁的物质奖励会使孩子陷入欲望的泥潭。

奖励的本质不是坏事,过度奖励才容易造成糟糕的后果,关键还是看父母怎么用。

什么时候可以奖励孩子?什么时候不奖励?

我的建议是,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孩子的责任。

比如吃饭、写作业、收拾自己的房间,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责任,那么尽量不要用奖励让孩子去做他本该自己完成的事。

当孩子完成这些事情,给孩子鼓励比奖励更重要。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和态度,让孩子体会到完成一件件小事的成就感,才有可能激励出孩子内在的动力。

家长的肯定,就是最珍贵的奖励。

而那些不完全属于孩子的事,比如帮爸爸洗车、帮妈妈买东西等等,偶尔奖励是无伤大雅的。

掌握正确的奖励时机

很多家长奖励孩子的时候都是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在完成某件事之前。

其实,给孩子的奖励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认真地完成一件事之后。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偶然给他制造惊喜,并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进步,只要注意频率,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鼓舞。

当我们决定奖励孩子时,奖品的选择也要慎重。

以前见过一些家长会和孩子开“空头支票”,比如对孩子说考得好就带他出去旅行,结果孩子考好了,自己又没时间,导致孩子失望,父母失信。

所以,不要过高地承诺奖励。

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了解孩子的想法,问问他最想要什么,比如去欢乐谷玩、某款玩具、某本书等等。

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当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可以选择其一,实现他的愿望。

奖励要和眼前的事情分开,且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拿捏不好标准的,建议慎用,如果用了,就要注意频率。

总之,一个方法好还是坏,因人而异。

在奖励孩子上,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太过强调物质奖励,因为可能会伤害到他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