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收藏网站欢迎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4000-1314-02 0755-86626632

logo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靠的心理“解救”管家

联系我们

深圳市白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14-02

座机:0755-86626632

邮箱:
xinheguanai@126.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世纪假日广场A座瑞思中心23层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百科 »

亲爱的小孩,你不必讨好任何人

时间:2020-04-05   浏览量:1669    作者:原创

 

妈妈生气——孩子赶紧道歉: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妈妈很累——孩子立马给妈妈揉肩捶背:妈妈辛苦了;

妈妈沉默——孩子战战兢兢地不敢玩也不敢动。

你一定很惊讶,世上居然有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你想要吗?

其实这种乖巧懂事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就是违背自己的意愿按别人的意愿行事,做别人期望做的事情。

日本有一部获奖短片《态度娃娃》,内容堪称惊悚。短片中的艾莉,是一个缺乏存在感的人。

小时候,一个男生踢碎了她的金鱼缸,她咧嘴一笑:“没关系,我再买一条就好了。”

可是转过身后,笑容凝固,她的嘴角,分明在抽动。

“只要很有决心地笑,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艾利渐渐学会伪装自己,用尽全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有一天,一名星探找到了她,凭借娃娃般的笑容,她从一个人人忽视的女孩,一夜之间逆袭成万众瞩目的明星。

就连昔日好友,也换上了她的形象面具。

她约朋友们见面,却无意中听到朋友评价她“只是会傻笑而已,有什么好见的?”

艾利很痛苦,她曾经最沉迷的赞扬,此刻变成了她最想摆脱的诅咒。

她回忆起童年的那条金鱼,记起了自己真正的脸。

她决心打破这张娃娃面具,可是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换上不同的面孔,却始终没有找回真实的自己。

她活成了一副面具。

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习惯看人脸色、害怕失去、不敢拒绝,他们看起来很乖巧,不会任性、不会哭闹,甚至不会大喊大叫。

只要你开心,你的选择就是他的决定;只要你对他笑,你的喜好就是他的兴趣;只要你想要,他就把心爱的东西双手奉上......

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把这种行为比喻为“洋葱型人格”:

当你一层一层地剥开,你会发现他没有内核,没有本质的自我。

习惯讨好的孩子,其实是一个“空心人”,失去了自我,只剩一具躯壳,因为缺乏安全感,一生都在漂浮。

这样的孩子,何其可怜。

心理学家Harriet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提到:

“很多人觉得,‘讨好’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下意识去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中,那个总是被忽视的松子,因为一次扮鬼脸获得了父亲的关注,便一发不可收拾。

她用尽一生来消耗自己,以为足够讨好就能被爱,却一次又一次被伤害、被侮辱,最终彻底丧失生活的希望,孤独惨死。

马东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缺爱的人,总在讨好,不过是为了填补内心的一个空洞。

讨好行为模式的出现,来自于童年创伤。

陈紫嫣在《总是忍不住取悦别人,为什么》一文中提出:“我们产生‘讨好’行为的根源,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了别人身上。”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想让孩子远离“讨好型人格”,父母就要自省其身,摆脱对外界评价的依赖,确认自己的价值。

心理研究表明,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期,都需要从父母身上确认一件事,那就是:无论怎样,你都会爱我。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更不是因为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是你,无论哪一面,都是最真实的你。

这份爱就像阳光,永远种在孩子的心中,让他无惧黑暗,大胆向前。

好好拥抱你的孩子吧,接纳他、看见他、深爱他,还要告诉他:如果这世间,有一个人值得你去用力讨好,那就是你自己。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纯粹的,像婴儿一样,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

一旦陷入「讨好别人」的模式中,就会失去自我,失去遵从自己内心和自觉的勇气。

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为了远离「讨好型人格」的深渊,父母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孩子:

高兴就笑,难过就哭,喜欢就说出来,不想就拒绝。你不必过早地学会懂事和讨好,你值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